模板进阶与 STL 入门¶
命名空间¶
定义¶
为了避免在大规模程序的设计中,以及在程序员使用各种各样的 C++ 库时,标识符的命名发生冲突,标准 C++ 引入了关键字 namespace
(命名空间),可以更好地控制标识符的作用域。
标准 C++ 库(不包括标准 C 库)中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包括常量、变量、结构、类和函数等)都被定义在命名空间 std
(即标准命名空间)中。例如:cout
、cin
、vector
、set
、map
。
也就是说,namespace
本身是一种关键字,这就是所谓的命名空间,而 std
仅仅是已经被定义的一个命名空间。
例子¶
自定义命名空间¶
1 2 3 |
|
使用命名空间¶
1 2 3 |
|
using
申明¶
使用 using
声明简化命名空间使用。
1 2 3 4 |
|
以及:
1 2 3 |
|
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出现命名冲突。
STL 初步¶
定义¶
标准模板库(英文: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缩写:STL),是一个高效的 C++ 软件库,它被容纳于 C++ 标准程序库 C++ Standard Library 中。其中包含4个组件,分别为算法、容器、函数、迭代器。这些都是基于模板编写而成。
关键理念:将“在数据上执行的操作”与“要执行操作的数据”分离。
STL 的命名空间是 std
,一般使用 std::name
来使用 STL 的函数或对象,也可以使用 using namespace std
来引入 STL 的命名空间。
1 |
|
关于 STL 的文档和例子可以在以下网址查询 http://www.cplusplus.com/。
多写多查多用,是学习 STL 库的最好方法。
STL 容器¶
容器是包含、放置数据的工具。通常为数据结构。包括:
- 简单容器(simple container)
- 序列容器(sequence container)
- 关系容器(associative container)
pair
容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一些辅助函数:
1 2 3 4 |
|
1 2 3 4 5 |
|
1 2 3 4 5 6 7 8 9 |
|
tuple
容器¶
C++11 新增,表示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元组类型。
1 2 |
|
通过 std::get
函数获取数据。
1 2 |
|
其下标需要在编译时确定:不能设定运行时可变的长度,不能当做动态数组。
1 2 |
|
示例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
从上述代码可以看出,实际上 get
函数返回的是 tuple
的某个元素的左值引用,可以赋值,也可以被输出。而 tie
函数实际上没有返回值,仅仅是完成了对应的简单赋值,并不是生成左值引用,改变 i
并不能改变 tuple
。
tuple
的意义,用于函数多返回值传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作为 tuple
的特例,pair
可用于两个返回值的传递。除此之外,pair
在 map
中大量使用。
vector
容器¶
会自动扩展容量的数组,以循序的方式维护变量集合。
1 2 |
|
STL 中最基本的序列容器,提供有效、安全的数组以替代 C 语言中原生数组。允许直接以下标访问,访问速度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迭代器¶
一种检查容器内元素并遍历元素的数据类型。
-
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 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
为遍历不同的聚合结构(需拥有相同的基类)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
-
对遍历元素使用类似指针。
以 vector
为例:
1 |
|
定义了一个名为 iter
的变量,它的数据类型是由 vector<int>
定义的 iterator
类型。
1 2 |
|
begin
返回 vector
中初始位置的迭代器(指针),即 x[0]
。
end
函数返回 x[x.size()]
,注意到 x.size()
对应的不是最后一个元素,而是最后一个元素之后。
故而结合 begin()
和 end()
能够实现遍历所有元素,即遍历一个 [0, size())
左闭右开区间。
迭代器一般允许的操作:
1 2 3 4 5 6 |
|
那么,如何利用 iterator
遍历 vector
呢?
因为 end()
不是最后一个元素,而是最后一个元素之后的位置,该代码可以遍历 vec
中所有元素:
1 2 3 4 5 6 7 |
|
补充:反向遍历器迭代整个 vector
:
1 2 3 |
|
这个语法利用 rbegin
与 rend
实现了从后往前遍历整个 vec
函数,注意对于 zex
仍然是采用 ++
运算符。
迭代器失效¶
当迭代器不再指向本应指向的元素时,称此迭代器失效。这并不是指指针本身出了问题,而是指向不再正确。
-
调用
insert
、erase
后,所修改位置的迭代器、以及该位置之后的所有迭代器失效。 -
调用
push_back
等修改vector
大小的方法时,如果vector
恰好达到了capacity
上限,编译器会给voctor
扩容。扩容后整个vector
会发生空间整体迁移,但是迭代器仍然指向之前的内存,从而会使所有迭代器失效。
自动扩容
vector
是会自动扩展容量的数组,除了 size
,另保存 capacity
:最大容量限制。
如果 size
达到了 capacity
,则另申请一片两倍于 capacity
的空间,并整体迁移 vector
的内容。
这一过程时间复杂度为均摊 O(1),并且整体迁移过程使所有迭代器失效。
每次以两倍为单位扩容实际上是满足了堆优化,是一个很优的扩容选择,将在数据结构中具体学习。
- 因为扩容导致的迭代器失效
在遍历的时候增加元素,可能会导致迭代器失效:
1 2 3 4 5 6 7 8 9 |
|
这段代码会使 vec
变成 123451234512345...
。直到 vec
达到 capacity
上限,此时 it
失效,出现 error。
其实这种情况蛮好理解的,因为每一次循环都会判定 it
是否等于 vec.end()
,而 vec.end()
不断在变化。
故而导致循环不停止,直到迭代器因为容量的迁移而失效。
- 因为删除导致的迭代器失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
|
从上述代码可以见得:
-
erase
函数传入的参数和返回值类型都是iterator
,但是你可以选择不用新的iterator
接受返回值,比如第 15 行。 -
erase
返回的迭代器指向的必定是被erase
掉的所有元素之后的第一个元素。 -
我们已经知道,对于
vector
使用erase
,会使得被erase
的元素与随后的元素的迭代器全部失效,故而这些访问都没有意义,比如上文对于find
的访问,由于find
已经是野指针了,这个访问没有分析的意义。
此处纠正对于指针的长期错误理解
指针、迭代器指向的一定是一个变量(左值,在内存中有对应空间即有地址),而不能只是一个值(右值)。
故而指针指向地址这个说法本身就不准确,因为储存某个变量的内存空间的地址只是一个右值,而不是变量。
变量 A
构造之后,储存 A
的内存空间的地址就固定了,此时如果指针 P
指向 A
,等价于指向了这块地址,然而我们仍然能够让 P
指针指向新的变量 B
,却无法改变储存 A
的内存空间。
回到 vec
的 erase
函数,我们已经明确了 erase
函数返回的新迭代器将会指向被 erase
掉的元素之后的第一个元素。
erase
操作有两种可能,第一种不会发生 shrink,被清除的数据之后的元素往前移动,填补之前被清除的元素。比如我传入 vec[2]
的迭代器,只 erase
掉 vec[2]
,那么原本位于 vec[3]
的元素就移动到之前 vec[2]
所在的内存空间,而我返回的迭代器一定指向 vec[3]
,所以看上去像是返回的迭代器和传入的迭代器都指向了同一个内存空间,但是这是显然错误的。不过是指向的元素碰巧先后占用了同一块内存空间。
情况二,erase
导致了 shrink 的发生。也就是说 vec
容量减少的时候可能会发生 shrink,可能整个 vector
被搬到另外一个较小的内存空间。这个时候,erase
返回的指针仍然指向被 erase
掉的所有元素之后的第一个元素,储存这个元素的内存空间地址可能和之前的完全没有关系。
一个绝对安全的准则:
- 理解清楚迭代器所指的对象,在修改过容器后,换用新的迭代器,不使用之前的迭代器。
在 C++ Reference 中,容器的修改操作有一项 Iterator validity,表示该操作是否会引发迭代器失效。若修改容器后仍要使用原来的迭代器,查文档确定迭代器是否有效。
list
容器¶
链表容器(底层实现是双向链表)。
1 2 3 4 5 6 7 8 |
|
注意,对 list
使用的 find
函数,需要包含头文件 <algorithm>
。如果 find
函数没有搜索到想要的对象,会返回指向 end
的指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
|
上述例子再次验证了之前对于迭代器的理解。我的 it
迭代器指向的永远是第一个 2
这个元素。虽然我在 it
前面插入了 4
,然后 2
这个元素往后移走了,但是 it
仍然指向 2
。另外,我们也可以发现,list
的 find
功能遇见多个相同元素时,会默认返回从前到后第一个符合条件的元素的迭代器。
如果 list
的成员是自定义的 class
或 struct
,可以通过重载 operator==
和自己定义构造函数来构造 find
。
- 注意:
==
运算符重载的参数必须是常量左值引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
|
结合链表的原理很容易就能理解以下特点:
- 不支持下标等随机访问,即无法使用类似
test[2]
的语句。- 故而想要遍历
list
,必须用迭代器。
- 故而想要遍历
- 支持高速的在任意位置插入、删除数据(链表常常在需要不断插入删除的情况下使用)。
- 其访问主要依赖迭代器。
- 操作不会导致迭代器失效(除指向被删除的元素的迭代器外)。
关于 list
的更多函数参见:https://blog.csdn.net/yas12345678/article/details/52601578
set
关联容器¶
不重复元素构成的无序集合;内部按大小顺序排列,比较器由函数对象 compare
完成。无序是指不保持插入顺序(不同于 vector
和 list
),容器内部排列顺序是根据元素大小排列。
1 2 3 4 5 |
|
map
关联容器¶
map
的值类型为 pair<key, val>
。
map
中的元素 key
互不相同,需要 key
存在比较器。
可以通过下标访问(即使 key
不是整数)。下标访问时如果元素不存在,则创建对应元素,而不会提示访问错误。也可使用 insert
函数进行插入。
所谓的创建对应元素:比如 map
包含的元素为 pair<key, T>
,那么找不到 key
,就会构造 T()
,调用默认构造函数。
1 2 3 4 |
|
每个元素由两个数据项组成,map
将一个数据项映射到另一个数据项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
|
map
支持用 key
直接访问对应迭代器:
1 2 3 4 |
|
map
常用作过大的稀疏数组或以字符串为下标的数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
|
set
和 map
所用到的数据结构都是红黑树(一种二叉平衡树),其几乎所有操作复杂度均为 O(\log n)。
总结¶
序列容器(有顺序)和关联容器(无顺序)的区别¶
- 序列容器:
vector
、list
- 关联容器:
set
、map
- 序列容器与关联容器的区别:
- 序列容器中的元素有顺序,可以按顺序访问。
- 关联容器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按数值(大小)访问。
vector
中插入删除操作会使操作位置之后全部的迭代器失效。- 其他容器中只有被删除元素的迭代器失效。
选择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容器的选择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算法复杂度,功能需求,内存分配策略等,下面提供几个可供参考但不完整的角度(可以进一步阅读《Effective STL》):
- 算法复杂度:对于序列容器而言,如果在序列中间存在频繁的插入或删除操作,使用
list
,否则使用vector
(或deque
) - 元素的顺序:如果需要在容器的任意位置插入新元素,需要选择序列容器而不是关联容器
- 元素查找速度:如元素的查找速度是关键的考虑因素,可以考虑排序的
vector
或关联容器set
、map
等 - 迭代器、指针或引用失效:如果希望在元素插入和删除操作后,迭代器、指针或引用失效的情况尽可能少出现,可以考虑使用
list
和关联容器set
、map
等